第六十一章 天下之大_唐朝工科生
笔趣阁 > 唐朝工科生 > 第六十一章 天下之大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六十一章 天下之大

  天气转凉之后,除了御寒物资越来越贵之外,京中权贵圈最热闹的谈资之一,除了张德入京,太子东行之外,还有东北海发现了大量的海洋哺乳动物聚集区。

  消息已经是迟了三年,因为三年前,杜构所在的小集团,早就知道了那一片海豹、海象的聚集区。每年供应给朝鲜道的油脂、肉干、骨粉、皮革,数量都是相当的惊人。

  一头成年海象重达四千斤,能够提供数百斤的肉,数百斤的油脂,还有相当不错的皮子。

  按照武汉现行的皮革等级,只有海獭能够跟海象的皮相提并论,并且海獭皮的产量,远不如海象。

  油脂作为帝国重要的物资组成部分,涵盖到了帝国大中城市的方方面面,甚至是女性的化妆品、护肤品、保养品,也大量使用了海洋哺乳动物的油脂。

  只是因为消息闭塞,大量中国权贵豪门,都以为这些名贵物品,是产自朝鲜道。

  直到今年暴露了东北海的存在,终于有野生的冒险家,在穿越鲸海之外,意外踏入了使鹿部的外海,然后接触到了东北海。

  这里,是整个“东海”的北部,一连串的岛屿,像珍珠一样形成了一个圆弧,将整个东北海包裹在其中。

  风高浪急之余,入秋之后,就不断地会出现暴风雪,然后朝着东南方向疯狂卷动。

  整个东北海,又被称作“白海”。

  探险队在看到北极光之后,就找到了在中原极为名贵的白熊,还有大量体型硕大的海象。

  最重要的是,他们发现,这里的海象,和朝鲜道出品的海象品种,还不是同一个品种。

  也就是说,朝鲜道出品的海象种群,应该另有他处。

  这种惊人的大发现,让探险队满载而归的同时,又让消息惊爆了整个都市圈。

  “这岂不是说,杜东海三年之前,就掌控了一座金山?”

  “难怪东海宣政院这般红火……”

  对于京中中低层的贵族们而言,大贵族的富贵,大概就源自贸易之类。或许是丝绸之路,又或许东瀛州挖矿……总之就是大概如此吧。但要说个所以然来,却是一点头绪都没有。

  重重的迷雾,笼罩在他们头顶之上。

  蒙昧,就像是蒙昧的蛮荒之人一般。

  但是现在,却打开了全新的世界,报纸都在疯狂地转载着各种夺人眼球的消息。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,这些个杂志小报,似乎都开了窍一样,除了广告,还知道不断地提高发行量需要更丰富的内容来支撑。

  而海外的“新奇”,是最丰富的最让人好奇也最有意思的内容。

  京城的人,第一次知道,天圆地方是错的,原来大地真的是如一颗鸡子。而为了证明这一点,武汉那里,已经有人出发,一路向东,准备环绕东海一周……只是环绕东海一周,就能证明大地如鸡子吗?

  有人怀疑着。

  最重要的是,许久的时间过去了,武汉的船只虽然有陆续回来的,却大多都是失败者。

  他们见到了东海尽头的景色,也看到了土著,但一无所获。

  而有的人,至今还没有回来。

  “当年我就奇怪,怎地有恁多海象象牙的?”

  “杜东海入贡的海象牙,有一对长五尺的巨牙,堪称稀世珍宝。听闻是一头八千斤重的海象王所有,杜东海命人驱熊围猎,这才扑杀!”

  “驱熊?”

  “白熊,武汉人命名为北极熊。长于流鬼国境内,北极光照耀之地,便是白熊生长之所。”

  “杜东海还有驱熊围猎的异能?”

  “这有甚么?既然能使鹿,就能使熊。”

  “这当真是匪夷所思……”

  “听说吴王府还养着食铁兽,谓之熊猫,亦是熊科猛兽。吴王亦能驱使熊猫,杜东海驱赶白熊……这也差不多吧。”

  “甚么差不多,颜色都不对!”

  “这白熊穿个黑色护手戴个墨镜,跟熊猫有甚区别?”

  “你……你说的好有道理……”

  关于东海宣政院的话事人到底有没有驱使北极熊的异能,京城茶馆里也算是讨论的很是热闹。

  说到底,三年前的消息,到今年才让人知道。三年啊,那么多的资源,就被一家给独吞了,这简直……简直是太让人羡慕嫉妒恨了!

  吃独食啊杜构!

  可转念一想,那时候杜如晦还没死呢。

  当时河南地区最重要的动物油脂来源,一是河南河北本地的畜牧业油脂,二是东海捕鲸业。

  鲸油,才是那时候的重头戏。

  但是随着皮革业越趋成熟,贵妇人并不介意身上有全套的海獭制品。至于家中地毯用的是海象皮制成,那更是显得豪奢富贵,底蕴十足。

  至于买不起整张海象皮的,简单,买一些边角料,送到武汉车个珠子戴手上也是可以的。

  再上档次一点,海象牙也可以车个珠子。

  总之,车珠子就对了。

  “操之,杜大郎那些个行当,没了你,应该不能成事吧。”

  “女儿国”中,一群老汉正趴着享受着按摩,老张则是坐着靠墙,几个技师正在给他揉捏肢体。

  闭着眼睛正爽着的张德眼睛也没有睁开:“当年王万岁跟着王太史厮混了一阵,主要还是王万岁和王太史的徒子徒孙在忙活,我就是牵线搭桥。”

  “有这好处,怎地不想着我们这些个长辈?”

  “你们都是半只脚进棺材的,要那么多钱作甚?!”

  “……”

  “……”

  “……”

  哄笑了一阵,前来消遣的秦琼问道:“最近老夫也看了报纸,照报纸上所言,入海东行两万里,亦有大陆。东海尽头,地理之貌,似乎是有类中国?”

  “差不多吧。”

  听到秦琼的声音,张德眼睛微张,“就是土著稀少,还要往南走一点。但也无甚意思,远不如南海。”

  “太远了啊。”

  “太远了。”

  几个老家伙稍微思量一下,就知道这个距离上,想要直接统治,无疑是做梦。

  但是,花个三五代人经营……倒是非常值得。

  三五代人的移民,差不多就能建设成一个小国,跟扶桑地相比肯定大大不如,但类似现在的流求,却是够了。

  要知道按照国朝标准,流求这么个海外领地,也算是“海外盛国”。

  账面上,也有十数万丁口,甭管组成结构是什么样的,但全岛能算作一个体系内的丁口,的的确确超过了十万。这不是“盛国”,什么是“盛国”?

  只不过很可惜,因为扩大了“天下”的范围,相对应的,传统的“开疆拓土”功劳含金量,当真是每况愈下。

  功劳的指标在不断转移,地方治理的权重比在不断增加,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,就是人口。

  不是国朝一定要粗暴地选择某个指标,而是在大环境之下,总体只要还算稳定的话,选择一个最直观的指标,往往就能反应现实需要和长远期望。

  贞观朝的当下,不管赚多少钱,又或者说开辟多少土地,增加多少财政收入,其核心只有一个,有足够的劳动人口在支撑。

  这时候谈什么资金、政策,都是假的。

  所有的资源中,劳动力资源,就是第一位,而且是不可或缺的第一位。

  帝国的精英在统治中央到地方的时候,严厉打击蓄奴那是喊的震天响,那是因为要把世家大族手中的奴婢“解放”出来,否则这些人口窝在世家大族手中,有等于无,他们的存在,就是行动的尸体,还消耗了帝国土地产出来的粮食。

  但同时,帝国的精英又默许着奴隶贸易。无他,庄园需要开辟,港口需要建设,道路需要修通。如果全靠征发民夫、雇佣劳工,哪有那么多的劳力?

  像“广交会”建设广州和交州的河口地区,主要消耗的,并非是本地的治下百姓,而是奴工。

  “天竺奴”“海角奴”,成百上千地死,上万上万地往里面填。

  以往一到雨季,就要损失惨重的广州,今年已经能够保证坡底不划破,塘坝不溃坝,半数耕地能够顺利排涝。

  这些水利设施,难不成是天上掉下来的?

  中央到地方的精英官僚,不会没有看到这一点,正因为有这样那样的建设需求,所以打击非法蓄奴的口号要喊,精准清除的工作要做,但是,奴隶贸易短期内,根本不会废除,反而会变本加厉,大搞特搞。

  原因嘛,很简单。

  “天下如此之大,老夫真想去看看啊。”

  趴软垫上的几个老家伙们,有人如此深情地感慨着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9bige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9bige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